2019年5月14日上午,承担省教科院课题《校园心理剧在高职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探索》负责人刘兴燕副教授带领课题组,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在教学主楼报告厅共同感受校园心理剧的情感共鸣,影响广泛,效果突出。
一、全员参与,策划成功
系领导、辅导员、学生,目标明确——职业心理素质强化培养,组织有序,行动一致。课题负责人组织动员到位,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分工和心理课程主干内容,策划、组织、表演等各有侧重和互补,师生沟通、合作好。
二、内容充实,演绎准确
六场剧情,主题不同。角色选择、表达真实,看出大学生演员们进入了角色,情感流露自然。“醉鬼丈夫”“软弱母亲”“心理医生”“校园暴力被欺凌女生”“贾玲”“瘸腿张大叔”“黑棉袍父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大学生们的理解和心理知识运用潜力深厚。
叁、参与体验,影响深远
普遍心理现象---心理理论---情景演绎。无论是参与表演的各角色,还是观众,对“家庭对性格形成的影响、家庭成员相处方式、人际交往…….”等等的认识和理解,现场的每个人都有所感悟对学生未来(择偶、建立家庭及经营等)影响不容小觑。师生难得的一场深度探索。
挖掘有深意,不是简单的在舞台上逗趣、娱乐。校园心理剧的作用凸显。
四、组织合理,合作完美
从服装、道具、旁白、配景……,每个剧组倾注了极大精力,以打造精品目标倾情付出,所以呈现了整体的一气呵成,干净利落。
课题组在以下方面继续补充完善——表演结束,课题负责人可简要点评,达成共识,认识再升华;可将评比设置进去,设置奖项(如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全体观众投票,激励与评价并进;同时,可设计简要封闭性问卷,将研究者需要了解的相关问题借此收集);活动结束,纪实跟进,材料汇编,为结题提供丰富佐证。